5G智慧医疗,已经奔跑在抢救路上

5G智慧医疗,已经奔跑在抢救路上

午夜时分,急促的120救护车急救声划破天际。“快来人!”“必须马上抢救了!”“一定要快!”……随着四周此起彼伏的焦急呼声,医护人员一边有条不紊安排患者担架上车,一边启动了随身配备的如手机一样大小的超声仪。

与此同时,在位于医院的远程急救指挥中心里,医院专家已经可以通过指挥平台的大屏幕直播和5G远程超声信号,实时启动腹部超声检查,密切聚焦这位危在旦夕的急诊患者。

他是谁?为什么需要急救?有什么过往病史?为了确定患者身份,医护人员通过5G人脸识别,迅速连接数据库,找出了病人档案。看起来,紧急输血成为了唯一的方案,急救团队于是决定送出车载无人机,在救护车到达医院前,提前将病人的血样先送到医院化验。

你没看错,这个看似科幻而遥远的急救场景,就是医疗行业触手可及的未来。

5G智慧医疗,已经奔跑在抢救路上。

在已经加速到来的5G商用时代,为了给生命赢得更多的“加速度”,浙大二院联手中国移动浙江公司(简称浙江移动),通过高速率、低时延的5G网络打造了全国首个“5G远程绿色急救通道”,整合了5G远程B超、5G急救指挥平台、VR浸入式全景诊疗等多个子系统,借助5G网络建立起一条实时、稳定的数字化生命救援通道。

在浙大二院滨江院区5G远程急救指挥中心,医生可以通过VR眼镜获得仿佛身在5G救护车上的视觉体验,在院内实时监测获取救护车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,同时救护车上患者的心电图、超声图像、血压、心率、氧饱和度、体温等信息通过高速的5G网络实时传送呈现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,院内医务人员可迅速确定患者身份,获取病史信息,实现实时监测,并指导救护车上医护人员。

浙大二院5G远程B超实景图


远程就诊需要1080P、30fps以上的实时视频要求,对网络的带宽和时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在远程B超和远程急救的应用场景中,网络时延需小于10ms,单路网络带宽大于50Mbps,且无丢包丢帧。这些需求对运营商现有承载网提出了很大挑战:如果带宽和时延不能满足需求,视频质量差,容易造成误诊和耽误救治时间。

为保障这些业务的顺利开展,浙江移动将现有的承载网进行了相应的能力升级,使能新的5G承载技术,如50GE接口、FlexE分片等。

为了保障远程B超中确定性的时延要求,浙江移动引入FlexE硬切片技术,将一张物理网络切片成多个逻辑切片网络,把浙大二院远程B超的业务单独承载在一个切片网络上,资源独享,确保医院的业务不会受到网络上其他流量影响,达到远程B超时延和带宽要求,从接入层到汇聚核心端到端基于FlexE网络切片,确保远程B超中的时延和带宽要求,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。

5G已来,承载先行。本次浙大二院和浙江移动联手打造的5G远程医疗业务的成功应用,展示了华为PTN承载解决方案的平滑演进能力。

未来,华为将持续聚焦客户需求,与浙江移动继续深入承载网在各行业应用中做更多的合作和创新,持续验证5G承载新技术和新特性,协助浙江移动打造一张全国领先乃至全球领先的5G承载网络,助力浙江移动的5G业务创新和商业成功。

大数据,全感知,智能化……

5G智慧医疗加速发力,将全面改变之前的传统医疗模式,更实时,更专业,更迅速,有效解决现有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,实现高效的医疗资源集成和共享目标,建设完整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协同体系。华为5G承载助力智慧医疗让留住生命的战争,再多一秒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