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,视频、游戏、音乐、书籍早已实现了数字化,越来越多的垂直行业,包括交通、医疗保健、汽车、教育、金融等都在提供数字业务;而在数字经济这个大环境下,用户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其行为特征可归纳出如下5大特点:实时、按需、在线、自服务、社交化,即Real Time、On Demand、All Online、DIY、Social,我们将其首字母组合称为ROADS。比如用户可实时地使用视频会议,按需购买存储带宽,全在线连接到内容和服务,对应用可进行个性化配置,随时随地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分享或交流。
用户行为的变化驱动着企业行为的改变,运营商需要从“大”(性能、容量和成本)转移到“快”——快速进行业务创新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、快速实现业务上线、快速解决网络故障;与此同时,用户行为也驱动着网络向IT化演进,走向SDN和NFV。运营商应如何实现自身进化以适应新的产业生态系统?应如何优化成本并提升业务敏捷性?又应如何彻底释放其网络的能量,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创收?这就对运营商的新一代OSS,也即IES(Infrastructure Enabling System,基础设施使能系统)的核心能力提出了如下新的要求。
实时、按需的端到端业务和资源编排能力,实现业务快速发放。
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物理网络和虚拟网络并存将成为常态。Service Orchestrator是实现业务快速发放的关键,需要对物理网络和虚拟网络端到端共管,按业务需求组装(物理/虚拟)网络功能,提供端到端网络功能资源编排、实例化,协调多个地理上分散的数据中心和虚拟/物理网络,支持ICT业务的规划、设计、优化、自动发放和配置等整个业务生命周期的过程。
传统OSS的业务发放与业务保障独立建设,两者的关系是割裂的,而且业务保障更多是由事件驱动的,比如告警触发故障管理。而新一代IES与其管理的SDN/NFV网络都具有相当的智能性,未来的业务保障具有如下两个特点:一是从事件驱动向分析驱动转变。更强调对SLA、PSPU、KQI/KPI的实时分析,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离线分析(如容量预测、指标趋势分析)进行主动的业务保障;二是打通业务保障与业务发放。通过业务保障触发业务发放,实现业务弹性调度、动态优化、问题闭环。比如根据企业用户的业务SLA和性能指标自动触发业务编排器调整资源(带宽、QoS),满足用户的SLA要求,实现业务的动态“自愈”。
开放的API能力,使能数字经济下运营商直接盈利
随着ICT产业更加开放,运营商与OTT厂商将从竞争走向合作,OSS能力将成为一种新资源在ICT市场上流通,通过API开放给第三方业务提供商,通过“OSS即服务”的新模式,便于第三方业务灵活地集成,满足消费者对新业务的需求。
可以说,API的开放,是运营商与OTT厂商深层合作创新的价值基础。基于此,运营商将通过第三方挖掘和刺激潜在消费需求来促进自身盈利。对产业链来说,通过API能力开放可以凝聚广大社会合作伙伴,支撑行业生态链的构建。
基于灵活的系统架构,构建IES应用工厂(App Factory)。提供图形化开发Studio,预置丰富模板、视图、工具,以可视化的方式编排、处理多源的服务API和数据,预置的设计、开发、编译、打包、发布流程,支持DevOps模式,可快速生成新的应用。开发者可以基于该应用工厂快速DIY新应用并快速发布。App平台具备强大的扩展性及综合能力,颗粒度可从单点功能性应用,如LTE业务的容量规划和管理,满足按需的业务开通和问题闭环管理,到整个商业模式应用,如运营商可在应用工厂中为银行大客户构建数据中心App,满足专业的数据分析服务等。
2012年,华为推出了面向未来10年的网络架构发展战略,即SoftCOM战略。其开放的电信网络架构蓝图包括Telco OS中的IES,以新的用户体验ROADS为出发点,IES将成为业务前端系统,成为整合运营商资源、形成面向客户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开发平台,成为整合第三方资源和开放网络能力、构建产业链的平台,并通过整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使得运维高度简化。
目前,全球已有10多家Top运营商联合成立了NFV项目组,推动电信虚拟化进程,使SDN在行业内日益升温。2014年,华为率先与欧洲领先运营商合作,积极参与其NFV实验室的创新项目合作,除了进行NFV测试,还重点验证了Service Orchestrator的业务编排能力,验证的场景包括NFV网络设计和规划、VoLTE(vIMS、vEPC)业务发放和编排、GiLAN服务部署与编排,以及SME应用部署等。
相信不久的将来,下一代OSS作为核心业务平台,将以更加实时、自动、智能、开放的能力,帮助运营商在新产业形势下完成转型,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,引领数字经济创收。